第二届“小天体的特性和轨道演化研究研讨会”在丽江成功举办
2025年8月5日至8日,第二届“小天体的特性和轨道演化研究研讨会”在云南省丽江市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在天问二号探测器于2025年5月29日成功发射的背景下举办,旨在促进小天体特性和轨道演化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术思想碰撞,推动在小天体高精度定位、理化特性、活动特征和轨道演化等研究领域的工作进展,谋划和创造合作契机,更好地服务于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为我国行星历表建立、小行星深空探测和行星防御任务等提供科学支持。
与会人员合影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南京大学等协办。来自国内外1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40余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其中包括来自法国巴黎天文台的Daniel Hestroffer研究员和来自澳门科技大学的卢晓平副教授,二位均是小行星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会议设置了学术报告(20个)和圆桌讨论两个环节。与会学者和研究生分别从小天体的动力学研究、特性研究以及天体测量和巡天探测等方面介绍了各自的研究进展。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围绕大数据与AI、大设备巡天、深空探测、行星防御以及合作研究等方面对小天体特性和轨道演化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和充分的讨论。
会议现场
巴黎天文台Daniel Hestroffer研究员(左)澳门科技大学卢晓平副教授(右)
紫金山天文台赵海斌研究员(左)南京大学侯锡云教授(右)
会议举办单位人员合影
此次“小天体的特性和轨道演化研究研讨会”是继2024年后连续第二次在云南省丽江市成功举办。与会学者对此次“小天体的特性和轨道演化研究研讨会”给予了认可,一致认为此次研讨会举办的非常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在促进小天体高精度定位、理化特性、活动特征和轨道演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发挥了实质性作用。此次研讨会形成了小天体特性和轨道演化研究领域的发展共识,为下一步联合推动项目和开展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