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25年全国科普月圆举办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2025年9月,全国科普月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紧扣活动主题,依托自身科普教育资源,于9月相继举办了四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免费科普活动。活动覆盖主场展示、线上直播、基地开放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累计吸引线上线下数万人次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全国科普月昆明主场启动

    9月初,2025年全国科普月昆明市主场活动在官渡古镇正式启动。云南天文台在活动现场设置天文科普展区,展示望远镜、天象图、陨石标本等资源,并安排科研人员和讲解员为公众进行科普解说和互动,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天文学的认知度与兴趣。

月全食直播

    9月7日22时至8日凌晨4时,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官方微信视频号首次全程直播2025年度月全食。活动累计直播时长6小时,吸引约5万人次在线观看。讲解团队在直播过程中系统介绍了月全食的形成机制、观测方法及相关科学知识,帮助公众在直观体验天象奇观的同时加深科学理解。

公众科普日:走进科研基地

    9月13日,云南天文台举办“公众科普日·科学节2025”活动,限额100人的名额在报名开启后即告满额。活动内容包括天象馆球幕电影观赏、问天楼影片与望远镜知识介绍、陨石展厅参观、日晷与太阳历广场互动学习,以及40米射电天文望远镜参观。丰富的科普内容使公众能够近距离了解天文学研究与相关设施,获得沉浸式的科学体验。

专题活动:“薪火相传——诞生于抗日战争中的凤凰山天文台”

    9月18日,云南天文台开展专题科普活动“薪火相传——诞生于抗日战争中的凤凰山天文台”。活动安排参观历史展览馆 A 馆和 B 馆,系统回顾云南天文台自抗战时期创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现场还开展了“手绘太阳黑子”体验环节,纪念中国太阳黑子手绘观测100周年,并放映球幕电影《从地球到宇宙》,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天文历史与前沿的了解。

总结与展望

云南天文台四场活动紧扣全国科普月主题,既展示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又兼顾了公众参与的趣味性。活动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发挥了科研机构在科普工作中的示范作用。未来,云南天文台将继续秉持“科研与科普并重”的理念,常态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弘扬科学精神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