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科研动态
学术通告
学术会议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关于停止接待散客参观的公告 (2020-12-29)
·2020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名单公示 (2020-10-26)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食堂原材料供应商遴选公告 (2020-09-30)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关于2020年度岗位聘用事宜的通知 (2020-09-03)
·昆明分院拟提名2020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相关信息公示 (2020-07-06)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19-2020学年优秀学生初选名单公示 (2020-05-25)
·关于做好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初选工作的通知 (2020-05-02)
·关于做好2020年度朱李月华奖学金评选工作的通知 (2020-05-02)
·关于申报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大学—必和必拓奖学金的通知 (2020-01-14)
·计算太阳物理领域博士后招聘启事 (2020-01-0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昆明分院拟提名2020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相关信息公示
2020-07-06  |  作者:  |  【  】 【打印】 【关闭

  根据《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20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拟提名云南天文台的成果“Ia型超新星前身星研究”项目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期自79日起至716日止。若对项目信息有异议,公示期内请以书面形式向云南天文台科技处提出。若无异议,将按相关程序提名云南省科学技术奖。 

 

 

  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公示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Ia型超新星前身星研究 

  主要完成人(完成单位)王博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刘栋栋(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陈雪飞(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提名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二、项目简介 

  项目属于天体物理学研究领域,主要研究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Ia型超新星是宇宙学距离指示器,通过Ia型超新星测距,科学家发现宇宙在加速膨胀,从而推论出暗能量的存在。然而,人们并不清楚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是什么,这将直接影响Ia型超新星的测距精度并阻碍精确宇宙学的发展。该项目在此背景下开展,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 发展和完善了Ia型超新星的氦双星模型。为了解决约占总数30%-50%的年轻Ia型超新星如何形成的难题,我们在2009年提出并建立了Ia型超新星的氦双星模型,该模型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被广泛应用于超新星爆炸模型研究。本项目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Ia型超新星的氦双星模型,预言了超高速氦星的存在。欧洲南方天文台S. Geier博士领导的小组经过6年的努力,利用10米级Keck等国际上的大型望远镜证实了超高速氦星的存在。 

  (2) 建立了两类特殊的(超亮及亚亮)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模型,揭示了单个低质量氦白矮星的起源之谜,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3) 建立了吸积驱动的白矮星演化模型。白矮星吸积物质是Ia型超新星爆发之前最关键的物理过程。项目对吸积白矮星的质量增长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第一次从恒星演化角度给出了Ia型超新星爆发的关键物理条件。这些结果已成为国际同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项目8篇代表性论文(影响因子累计48.998)受到SCI总引用549篇次,其中他引358篇次。20篇核心论文(影响因子累计120.781)均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其中在国际著名天文期刊(ApJMNRASA&A)上发表论文19篇,在New Astronomy Reviews上发表论文1篇。被最具权威的《天文与天体物理年评》、《Nature》及《Science》等30余篇权威期刊评述及引用。项目成果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入选2009年度中国十大天文进展、2010年度中国科学院年度报告及重大成果快报,并被选入《十二五国家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天文类共4项)。项目组在Ia型超新星方面的工作在国际上被称为“The Yunnan Group”,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及引用,被写入德国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超新星手册》等5部专著。项目组成员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或特邀报告。该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重点项目以及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的资助。 

    

  三、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 Wang B., Han Z., Progenitors of type Ia supernovae, 2012, New Astronomy Reviews, 56, pp122-141  

  2、 Wang B., Justham S., Han Z., Producing type Iax supernovae from a specific class of helium-ignited WD explosions, 2013,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559, A94 

  3、 Wang B., Li X.-D., Han Z., The progenitors of type Ia supernovae with long delay times, 2010,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401, pp2729-2738 

  4、 Wang B., Han Z., Companion stars of type Ia supernovae and hypervelocity stars, 2009,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508, L27-L30 

  5、 Wang B., Chen X., Meng X., Han Z., Evolving to type Ia supernovae with short delay times, 2009,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701, pp1540-1546 

  6、 Wang B., Meng X., Liu D., Liu Z., Han Z., The hybrid CONe WD + He star scenario for the progenitors of type Ia supernovae, 2014,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794, L28 

  7、 Wang B., Podsiadlowski P., Han Z., He-accreting carbon-oxygen white dwarfs and type Ia supernovae, 2017,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472, pp1593–1599   

  8、 Wang B., Justham S., Liu Z., Zhang J., Liu D., Han Z., On the evolution of rotating accreting white dwarfs and type Ia supernovae, 2014,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445, pp2340-2352 

    

  四、提名意见 

  Ia型超新星是宇宙学距离指示器,通过Ia型超新星测距,科学家发现宇宙在加速膨胀,从而推论出暗能量的存在。然而,人们并不清楚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是什么,这将直接影响Ia型超新星的测距精度并阻碍精确宇宙学的发展。该项目在Ia型超新星前身星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发展和完善了Ia型超新星的氦双星模型,预言了超高速氦星的存在。欧洲南方天文台S. Geier博士领导的小组经过6年的努力,利用10米级Keck等国际上的大型望远镜证实了超高速氦星的存在;(2建立了两类特殊的(超亮及亚亮)Ia型超新星前身星模型,揭示了单个低质量氦白矮星的起源之谜(3)建立了吸积驱动的白矮星演化模型,对吸积白矮星的质量增长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第一次从恒星演化角度给出了Ia型超新星爆发的关键物理条件 

  项目8篇代表性论文受到SCI总引用549篇次,其中他引358篇次。研究成果被最具权威的《天文与天体物理年评》、《Nature》及《Science》等30余篇权威期刊评述及引用,并被写入德国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超新星手册》等5部专著。项目组在Ia型超新星方面的工作在国际上被称为“The Yunnan Group”,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原创性突出,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并对观测验证起到了指导作用。同意提名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0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    版权所有     滇ICP备0500001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009号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云南省 昆明市 官渡区 羊方旺396号    邮编:650216
电话:86-871-63920919    传真:86-871-63920599    科普参观:86-871-63920966,639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