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线偏振与色球磁场探测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学术报告通知

2025年第53

报告题目谱线偏振与色球磁场探测

报告人:李昊 研究员

报告人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报告语言:中文

报告时间:2025117日(星期五)10:00-11:30

报告地点:科研1号楼523会议室

报告摘要:

~~~~~~~~~~~~~

太阳大气中辐射出的光谱偏振信息,蕴含着辐射产生区域等离子体的物理性质,包括磁场等关键信息。因此,研究太阳光谱的偏振特征,是揭示太阳磁场性质、进一步理解太阳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的关键途径。在形成于太阳色球层的众多光谱线中,Mg II h 和 k 线具潜在的磁场诊能力。CLASP2CLASP2.1探空火箭试验分别于 2019年和 2021年两次成功发射,获得了覆盖 Mg II h 和 k 线的高质量光谱偏振观测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些谱线的偏振观测能够用于反演色球层上部的磁场。在本报告中,将简要介绍 Mg II h 和 k 线偏振形成背后的物理机制,包括塞曼效应、汉勒效应、磁光效应、部分频率再分布以及原子能级极化等物理过程,这些都是准确反演Mg II h 和 k线偏振观测所必不可少的因素。此外还将简述近年来在反演 Mg II h 和 k 线谱线偏振方面取得的一些最新进展。

~~~~~~~~~~~~~

报告人简介:

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聚焦于电偶极和磁偶极跃迁谱线的散射偏振研究。毕业后,留在云南天文台任助理研究员,期间开发了一套基于贝叶斯推断的斯托克斯反演代码。2019年前往加那利天体物理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期间研制了一套非局域热力学平衡偏振反演代码。该程序已成功应用于CLASP2CLASP2.1火箭实验的偏振观测数据分析。2024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方向包括太阳磁场探测,谱线偏振形成的量子理论,以及磁化等离子体中的辐射转移过程。


云台邀请方: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云南省太阳物理与空间目标监测重点实验室

邀请方联系人:王金成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