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基地

  八十载科普之旅,点亮科学之光

    云南天文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已有八十多年的悠久历史。其起点可追溯至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昆明凤凰山天文台(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时期),当时已在电台进行科普报告和电影播放,积极向公众普及天文科学知识。最具影响力的是1941年日全食观测队从凤凰山天文台出发,长途跋涉至甘肃临洮观测日全食,沿途在贵阳、成都、西安、临洮等地进行科普宣传和报告,这一旅程历时近六个月,使人民群众对天文知识的了解程度大幅提升。

  到了五六十年代,天文科普工作逐渐成为云南天文台的日常工作之一,该台积极向广大社会公众普及天文科学知识,凤凰山附近和昆明市的中小学、厂矿等单位纷纷前来参观。1972年,凤凰山天文台升级扩建为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并专门设计和建设了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开展科普活动的专用设施——科普楼,这一设施一直沿用至今。

  1997年底,云南天文台被云南省政府首批遴选为“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并正式挂牌。随后,在1999年11月由中国科协开展的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活动中,经过全国性学会、省级科协的推荐和专家评审,云南天文台成为首批由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年12月,经过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聘请的专家组成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评审委员会的评审,云南天文台被首批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5年2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联合开展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进行评选,云南天文台首批入选,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

  几十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公众纷纷前往云南天文台的科普基地参加科普活动,学习科学知识。该科普基地举办过许多大型的天象科普活动,例如1986年的哈雷彗星回归、1994年的彗木相撞、1997年的海尔-波普彗星观测、1999年至2000年的流星雨以及1980年的云南日全食等,这些活动都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和效果。

  云南天文台秉持着以下宗旨开展天文科普服务:

  (1)致力于传播天文科学知识,探索宇宙的奥秘,帮助公众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2)加强科学教育阵地的建设,以科学知识启迪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去除迷信思想,揭露伪科学,为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3)培养中小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启迪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领悟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活动场所和设施

  云南天文台历经八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在天文观测和天文学研究方面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天文科普基地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拥有进行天文科普活动的专业设施和场地。

  1. 天象厅

  游客们来到云南天文台参观,在天象厅可以欣赏到“春、夏、秋、冬”四季星空著名的亮星与代表星座,以及日月食等基本的天文现象。此外,这里还可以了解太阳系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真实面貌与相关知识。

  2. 科普楼 - “问天楼”

  科普楼始建于上世纪 70 年代。一楼为影视厅,播放相关天文科普影视片。二楼是科普展厅,每隔几年更换一次展览,展示国际天文和中国天文航天的发展情况,这里曾举办过天文之旅科普展、中国探月航天科普展、太阳系和八大行星展等。四楼装备了40cm专业天文望远镜,让游客可以尽情欣赏璀璨星空,遨游浩瀚宇宙。

  

  3. 太阳历广场

  太阳历广场是一个独特的天文科普设施,结合了彝族十月太阳历、中国古代圭表和地平式日晷等几种天文设施于一身。这个广场为我台科普工作者首创,于2003年建成并向公众开放,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赞誉。在此之后,云南天文台协助建设了多个类似的太阳历广场,为城市广场景观增添了新的科学内涵。太阳历广场是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的太阳周日、周年运动特征,所造成的日影变化,来实地测定时间和季节的大型天文科普设施,可以直观、形象地演绎许多原本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天文学原理和地理知识。

  4. 赤道式日晷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则是指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赤道式日晷的晷面为赤道面,根据使用地的纬度,使赤道式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晷盘上的影子会分在晷盘的北面和南面。它是日晷世界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也是中国古代最经典和传统的天文观测仪器。北京故宫等处保存的都是清代制造的石质赤道式日晷。

  5.陨石展厅

  陨石展厅中展出了一颗1980年陨落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景区的陨石。此外,通过陨石实物、图片及文字向游客展示了天外来客陨石的来历,陨石的分类、成因、陨石坑等系列知识。同时,还讲述了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如何突然消亡的故事。

  6. 四十米射电望远镜

  云南天文台四十米射电望远镜,是中国最先进的射电望远镜之一,也是承担嫦娥一号科学探测卫星数据接收任务的重要设施。这座庞大的钢铁建筑物外观看起来像一个巨型锅盖,镜面直径高达四十米,高度相当于十五层楼,展开后面积相当于四个篮球场大小,总重量超过四百多吨。

  这座望远镜主要用于接收来自宇宙的射电波信号,其精度的测角和无与伦比的接收能力,使得人们可以更好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同时,它也是科普教育的重要设施,让人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天文科学的魅力。

  通过这座四十米射电望远镜,人们可以研究天体的射电波特征、探索宇宙中的射电波源、观测宇宙中的射电噪声等。它不仅为天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也为人类打开了通向宇宙的一扇窗户。

  在云南天文台的众多建筑物中,这座四十米射电望远镜是最为引人注目的设施之一。当游客走近它时,会被它的雄伟和壮观所震撼。它是中国科技实力的象征,也是天文科学的重要枢纽。在这里,游客可以一同探索宇宙的奥秘,感受天文科学的独特魅力。

  活动项目及收费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是中央驻滇科研单位,承担着繁重的国家科研任务。由于工作特性和人员限制,我们在科学普及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中,需要维持财务收支平衡。目前,我们有聘请兼职讲解员、更新科普展品、设施维护维修、绿化卫生等方面的开销。因此,为了保障科普参观的顺利进行,我们要求游客在云南天文台进行科普参观时缴纳一定的科普参观讲解费用。

  我们目前开展的科普活动包括常规科普参观项目(约2小时),使用40cm望远镜观测天体项目、手绘太阳黑子项目以及场地占用类活动(如摄影、摄像、绘画等)。对于这些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收费标准,您可以通过我们的科普联系电话进行咨询了解。我们期待着与您共同探索天文科学的奇妙世界,共享科学带来的乐趣。


附件下载: